夜幕下的德思勤城市广场流光溢彩。湖南日报记者 范远志 摄
一座城市,常常因为一座地标而被铭记至深。
从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到纽约帝国大厦,从上海金茂中心到广州“小蛮腰”……它们铭记着城市发展的每一步辉煌,标刻着世人眼中的高度,犹如城市封面,打开即可见这座城市的历史、现在与未来。
在长沙,南城雨花区现代服务业的“黄金走廊”上,以德思勤城市广场为地标的红星商圈璀璨夺目,长沙“曼哈顿”呼之欲出!
繁华背后,是决策者的深谋远虑、高屋建瓴,更是雨花人十年磨一剑的砥砺前行。
梦想照亮现实
——红星村褪去泥巴味
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,红星村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生活,然而田园美梦惊醒于偶然。
1991年,当时的红星村党委书记吴建松带队去温州考察,得知当时温州市郊区年GDP为60亿元,三产收入占比27%;而长沙市郊区GDP为21亿元,三产占比9%,仅为温州的1/3。这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红星人做起了进军三产的大梦!
征地38亩,从信用社贷款400万元,1993年,红星人建起了井湾子家具城,淘到了第一桶金,红星人的一只脚已经上岸。
初尝“创业”甜头后,红星开始盘算着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。
然而问题来了,在荒山野岭建市场,人气何来?政策补贴租户租金,资金何来?看着2000多经营户生意惨淡,吴建松心急如焚。
办会展!同时解决人气和商户经营困难,一举两得。吴建松立志要带着红星人杀出一条血路。
1999年11月18日,在省、市、区各级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湖南首届农博会在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开锣!
就在红星村搭的土台子上,14个市州的土特产一举成交17亿元,盛况空前,成果斐然,超过湖南在广东举办的农博会。
从此,每年的11月18日,农博会的锣鼓在红星如期敲响。
十六载春秋,一展农博会,千万人次的盛宴。雨花人16年的倾情坚守,悉心呵护,把一个长沙郊外小村庄的“草根”大集市,办成了辐射中部、享誉全国、驰名中外的品牌盛会。
据统计,16届农博会打造农业名牌产品逾千个,创下成交额1200亿元,吸引消费观摩者达1580万人次。
在福泽一方百姓之时,雨花人创造了湖南农业产业化的雄壮剧!而农博会,也在反哺着雨花,催生出农村城市化、产业高端化、民生幸福化的美丽蝶变!
顺势择址迁建
——跳马“跳”出个新红星
“生意是很好,但运输车辆太多,稍不注意就把路堵起,货都卸不下来啊!”5月11日,在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做了10年水果生意的张青顾不上吃午饭,忙着在店前指挥帮工装卸水果。
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内,繁忙的运货车辆和源源不断的客流,常常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。这个中南地区规模最大、产品最丰富的大型农产品综合集群交易市场,面临着日益凸显的交通泊车和物流储运等问题。不少商户感慨:“火了18年的红星大市场,到了该搬家的时候。”
“农产品市场既要服务于城市,又不能影响城市发展。”现红星实业集团董事长、红星村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罗跃说,十余年的发展,红星大市场已由一个农产品集散市场,蜕变成现代化商圈,原有的设计和配套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提质,市场迁址势在必行!
历经6年选址谋划,今年4月,雨花区政府对外通报,红星市场迁址拟定跳马镇白竹村,项目建设用地拟控规1500亩,红星5000余商户拍手称赞。
选择依山傍水的跳马镇打造一个新红星,雨花区的决策者经过了深思熟虑。位于三环边的跳马镇既有绕城高速、京港澳高速两条商贸物流“大动脉”,又有时代阳光大道、红旗路等城市主干道供给交通运输的“血管”,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不可替代。同时,上千白竹村村民也满心期盼着成为新一代的“红星人”,实现洗脚上楼的华丽转型。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四化两型和现代服务业试点要求,易址跳马的红星大市场将建设成为湖南最大、最潮的市民“菜篮子”,包括农产品交易展示、冷冻储藏、冷链物流、电子交易、集疏中转、分选包装、检验检疫等多功能一体的国际化大型优质农产品物流园区。
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须有我!”罗跃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他说,市场搬迁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,规划、征地、拆迁、招商……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,各项工作都不容马虎。
虽然工程量巨大,但罗跃思路清晰,目标明确,他给记者描述着这样的规划:2015年完成征地工作;2016年启动相关建设;2017年,完成新红星市场建设的主体工作……三年后,一个崭新的红星大市场将在跳马开门纳客!
促发展谋转型
——变身现代服务业核心之“核”
站在湘府路和韶山南路的黄金交叉点放眼环顾,车水马龙、高楼林立、物阜民丰。
作为集农产品、花卉、副食品、建材、机电、工程机械、家具等各种产业的市场集群,红星商圈已经蜕变成了一块遍地黄金的风水宝地,与东塘商圈、高桥商圈共同架起雨花经济的“金三角”。
2015年4月26日,将被载入雨花区产业发展的史册。一个具有文化、旅游地标意义和国际龙头地位的品牌企业——德思勤?四季汇购物中心,在